稻盛和夫:定價是一切的原點,其左右著經營的方向
2019-03-04 來自: 東莞市礫石實業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246
01
售價優先原則
我在前面提到,定價的普遍性原則是“判斷顧客樂于接受的高價格”。但僅憑這點,還是無法保證企業經營的成功。因為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——定價成功,銷售理想,可企業卻無法盈利。其問題就出在價格設定完成后的環節,即“如何以既定價格獲取利潤”。
以制造商為例,生產環節的成本控制決定了利潤的有無和高低。但如果業務部門只知道通過降價來爭取訂單,那么不管制造部門再怎么艱苦奮斗,也難以使企業實現盈利。因此,業務員必須盡量以高價獲得訂單??梢坏﹥r格敲定,則創造利潤的責任就完全壓在了制造部門的肩上。
凡是商品,必然有其成本價。一般來說,成本加上利潤,便是商品的售價。據說這符合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學規律。
但我在這里想闡述的理念與之有所不同,就如我的著作《稻盛和夫的實學》中所述,我遵循的是“依據售價還原成本”的方式,即“售價優先原則”。
在如今這種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,不能僅靠“成本價+目標利潤”這種單純的數值疊加來計算售價。必須先制訂售價,然后以利潤為目標,逆向調整成本價,這才符合市場經濟實情的方法。
可資本主義會計學等理論學科卻沒有與時俱進,一直死守著傳統的“成本價主義”不放,而幾乎所有的大企業都仍在沿用這一套老舊的理論體系。
如果按照傳統的定價方式,一旦商品賣不出去,就不得不降價。這樣一來,之前積攢的利潤就會一下子灰飛煙滅。因此,我們應該秉著“售價優先原則”,努力思考如何根據既定售價來降低成本價,這正是企業經營的關鍵。如果定價過低,那么無論怎樣艱苦奮斗,都無法實現盈利。所以必須設定“符合市場行情的高價”。
假設公司提供流動攤車和50000日元本錢,讓候補干部拉著攤車,日夜沿街叫賣鳥冬面。幾個月后,50000日元變成了多少,其具體金額便是成績。在此期間,他們不用去公司上班,工資照發。
接下來,我繼續向大家說明該設想的目的所在。
要當烏冬面小販,首先必須會做烏冬面。烏冬面好不好吃,湯頭是關鍵。因此“如何做好湯頭”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。是用鰹魚干煮湯?還是用海帶煮湯?抑或兩者并用?此外,是用便宜的海帶還是用貴的海帶?要不要在湯料里加小沙丁魚干?用什么樣的鰹魚干?根據不同的湯料和做法,煮出的湯頭也各不相同。
此外,像“去哪里買蔥”“如何煮面”等都是需要考慮的環節。是直接買一份份的濕面條直接下鍋?還是買干面條焯熟后酌量使用?甚至是為了節省成本而直接買面粉自已搟面條?可見,光是“烏冬面原材料”這項,就有各種方式可選。所以說,光是煮熟一份面的成本,也會由于不同的經營方式而出現差異。
如果去面條加工廠進貨,便宜的話,一份烏冬面條的價格大概在二三十日元左右。把做好的面條放入事先煮好的鮮美湯汁中,再放上切好的蔥和魚糕。切魚糕也有講究,與其切一塊厚的,不如切三塊薄的。因為三塊的面積大,平鋪在面條里,顯得更美觀。如果像這樣,在各方面下功夫,并努力控制材料進貨價格的話,一碗烏冬面的成本不會超過100日元。
接下來,就要決定價格是多少了,也就是所謂的“定價階段”。假設成本價是100日元,那么賣200日元也可以,賣300日元也可以,攤販可以自由決定。但有一點必須考慮,那就是“賣什么價,才能讓生意提高”。
此外,“到哪里賣”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環節,這當然也由攤販自己決定。如果在沒什么生意的地方,即便拉著車連續轉悠幾個小時,也只能是徒勞,關鍵在于選址。
有的攤販在小酒館和酒吧聚集的繁華街市周邊“蹲點”,等候晚上喝醉酒的路人光顧;有的攤販在前往繁華街市的半路上順便去趟學校聚集地,以傍晚學習歸來的學生為對象,低價叫賣;有的攤販專門把繁華街市的夜店女和醉漢作為目標顧客,他們要在夜間11點后才會來吃面,如果頭腦夠機靈的話就能明白,哪怕從11點開始布置攤位,時間也綽綽有余。
如上所述,在什么時間做生意、在哪個地段做生意,這些都取決于每個人的頭腦,而定價也由此而不同。如果是在學校聚集地賺學生的錢,有的攤販可能會以“成本100日元,售價200日元”的方式搞薄利多銷。而有的攤販則會反其道而行之,走”高端路線”,以較高的價格售賣非常美味的烏冬面,即所謂“少銷多利”的方式。
換言之,定價是一切的原點,其左右著經營的方向。
假設這樣的“候補干部實踐考察期”為三個月,那么這三個月內,在當夜間鳥冬面小販的過程中大幅盈利者,便是具備經商才能之人。在京瓷,這種擅長定價和獲取利潤的人便會被提拔為干部。
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意思。
02
根據商品的價值來定價
很早之前,我就摒棄了“成本價+利潤=售價”這種傳統的成本價主義教條。對于京瓷的員工,我也一直如此教育。 咱們京瓷公司不會根據傳統的成本價主義來定價,而是把成品的價值作為定價的準繩。
舉個例子,有家客戶購買咱們生產的絕緣材料,用于他們公司的真空管制造。每支真空管的售價為200日元。我們以每件20日元的價格提供絕緣材料??蛻羯a的真空管每支賣200日元,且銷路不錯,獲取了大量的利潤,因此客戶十分高興。
即便咱們生產的絕緣材料的成本價為每件5日元,但它是構成真空管的重要部件,況且客戶已經獲取了足夠的利潤。換言之,如果客戶非常樂意以每件20日元的價格采購咱們的部件,那何樂而不為?可能有人會認為“把成本價5日元的東西賣到20日元,這是牟取暴利的行為”,但秉著“雙方滿意,雙方受益”的宗旨,我覺得這樣做未嘗不可。
再以糕點廠為例,在開發出一款原創的日式糕點后,該如何定價呢?答案是“根據商品的價值來定價”。假設這款新糕點口味上乘、造型優美,那么即便賣200日元一份,顧客也會買單。就算其成本價為40日元,也完全可以賣200日元。
如果拘泥于所謂的“成本價+利潤”的傳統定價方式,就會產生這樣的定價結果——“40日元的成本價加上10日元的利潤,就賣50日元吧”。其實大可以不必這么縮手縮腳。
反之,如果糕點做工粗糙,就像露餡兒的包子一樣,那么在同類產品普遍售價為50日元的情況下,倘若以200日元的價格出售,其結果只能是無人問津。于是,為了打開銷路,就算以每份30日元的虧本價賣,也是無奈之舉。
總而言之,如果是具有獨特性的新產品,在定價時就不用拘泥于成本價,而應該思考其價值,即“顧客愿意出多少錢買它”。
顧客承認商品的價值并愿意支付既定的售價金額,這說明顧客能夠從中獲益。因此,即便高價,也不算是暴利。反之,把成本價為200日元的商品加上40日元的利潤,以240日元的“良心價”出售,如果客戶認為“這東西不值240日元,我只愿掏50日元購買”,那么該商品的價值就只有50日元。
在消費者眼中只值50日元的商品,卻耗費了200日元的生產成本,這只能說是技術上的失敗。就算向顧客解釋“因為成本價的關系,所以賣這個價”,對方也不會買賬。
換言之,商品的售價取決于其被市場所承認的價值。
03
思考需要多少毛利
商貿流通業亦是如此,零售業者在采購了某種商品后,為了使其能夠打開銷路,往往會以略低于競爭對手的價格出售,比如在“建議零售價”的基礎上降價5%到10%。
但在采用這種方法時,必須事先考慮好有關毛利的問題。如果以這樣的價格出售,到底還能獲得多少毛利?必須確保的毛利底線是多?
打個比方,一家零售業者采購了某種商品,該商品的進價為每件100日元。其他競爭對手都在以每件130日元的價格出售。在這種情況下,企業家在定價時可能會想:“別人賣130日元,那我賣120日元好了。不對,如果賣115日元,銷路肯定很好?!?/span>
如此低價,銷量的確不會差,但企業卻會陷入經營困難、債務纏身的窘境。因為企業家對于毛利缺乏認識,沒有搞清”維持運作的較低毛利率是多少”。如果只知道“比競爭對手賣得便宜,就能打開銷路”,在制定售價時單純靠自己的感覺發揮,其結果自然是失敗。
京瓷偶爾也會委托別的廠商生產OEM(代工貼牌生產)產品,有的干部認為“既然我們只是采購成品后直接銷售,那么賺取5%的中間利潤就夠了”。
零售業的普遍原則是“毛利率不得低于30%”。由此可以推測,即便有的照相器材店和電器店打著“平價微利”的招牌,其進貨價占零售價的70%。
而廣告宣傳費、銷售費、貸款利息負擔及人工費等諸項費用大約占銷售額的20%。因此,為了確保不到10%的稅前利潤率,無論如何都必須保證30%的毛利率。這是業內常識。
可沒有經驗的企業家卻會想當然地認為“既然只是單純的買入后賣出,那么有20%的毛利率就夠了”,有的甚至還會再減5%,只賺取15%的毛利率,結果導致企業資金拮據、周轉不靈。
定價失誤是問題的癥結所在,由于企業家不清楚“維持運作所需的利潤”,才會導致這樣的后果。
04
制造業更要創造高收益
如上所述,即便只是把成品買入后賣出的商貿流通業,若要維持收支平衡,其毛利率也不能低于30%。反觀制造業,如果利潤率只有5%,企業就無法維持下去。前文中提到的烏冬面生意亦是如此。
我經常對制造業的同行這么說:
“僅僅是把成品買入后賣出,都要賺取30%的利潤。而我們這些制造商要雇用技術人員,憑借智慧創意和機器設備,從無到有地創造產品。如果利潤率只有區區5%,實在太可憐了。我們的工作就這么沒有價值嗎?我認為,從事制造業的企業,哪怕獲取50%左右的毛利率,也是天經地義的?!?/span>
然而,現實是殘酷的??v觀整個制造業,沒有一家企業能夠賺取50%的毛利率?;仡櫲祟悮v史,產業發展初源于商業資本的興起。原始社會的人類很早通過在山中采集野果、射箭捕獵過活。
而隨著這種狩獵采集的生活逐漸穩定,人類又學會了耕種,用收獲的糧食來養家糊口,從此采取了農耕生活方式。只要拼命努力地耕種勞作,就能獲得豐收。
結果,像紅薯、稗子和小米等糧食便出現了富余,于是,人類學會了把這些剩余的糧食貯存在家中,以備不時之需。這種“貯存”行為滋長了人類的欲望。
在狩獵采集時代,倘若濫捕濫采,則有斷糧之虞,因此人類互相訓誡,不可胡亂捕獵和采果??蛇M入農耕時期后,隨著糧食儲備的增加,人們的欲望也水漲船高。于是,當聽說“鄰村有大量的小米儲備”后,便會有小偷和強盜前去掠取。而隨著欲望的進一步升級,人類社會便出現了戰爭和殺戮。
在那樣的狀況之下,出現了一群聰明人,他們以低價買入別人剩余的谷物,再高價賣到缺乏相應作物的地方。換言之,他們發現了商品的價值。
由此誕生的商業資本家,其天性就是“低價買入,高價賣出”,因此對當時的產品提供者——在田間耕作的農民——實行壓價式的剝削。直至今日,這個世界的經濟局勢都是“商業資本強,產業資本弱”。
按理來說,商品生產者無論在技術、設備還是其他各方面,都投入了大量資金,完全有理由獲取高利潤??稍诂F實中,商貿流通業的利潤率更高。
我時常用這樣的狠話來激勵企業家:“如果連10%的稅前利潤率都達不到,那么你還是把公司關了吧?!边@是我的一種激將法,為的是讓企業家們能夠發奮圖強,改變現實環境。
我還對京瓷制造部門的員工這么說:
“銀行的貸款利息一般是6%到8%。只要借錢給別人,什么都不用做,就能賺取六七個百分點的利息。而像咱們這樣的制造業者,卻背負著莫大的風險,稍有差池,就可能蒙受巨大損失。要是咱們的利潤率只有區區5%,那也實在太劃不來了。既然如此辛苦,咱們就應該獲取更高的利潤?!?/span>
人員的要求是“合格的技術人員不是單純的發明家”。我一直用這樣的話來激勵技術團隊:“咱們公司不需要只知道躲在象牙塔里的技術人員?!?/span>
有的企業推行薄利多銷的經營方針,明明銷售額一路上揚,卻陷入經營困難的苦境,問題還是出在定價上。
話雖如此,但由于業內競爭對手個個“虎視眈眈”,因此隨便提價亦不可行。如果實在無法通過現有的產品線來獲取足夠的利潤,那么也不必執著戀戰,應該在開發新產品時努力確保利潤。